O引言
在廢水處理中經(jīng)常使用聚丙烯酰胺(PAM)和聚氯化鋁(PAC)對廢水進行絮凝沉淀,作用是減少廢水中的懸浮物。
聚丙烯酰胺是一種有機高分子聚合物,作為高分子水處理絮凝劑,用以吸附水中的懸浮顆粒,在顆粒之間起鏈接架橋作用,使細顆粒形成比較大的絮團,從而加快沉淀的速度。
聚氯化鋁作為無機高分子混凝劑,因其氫氧根離子的架橋作用和多價陰離子的聚合作用,產(chǎn)生出分子量較大、電荷較高的無機高分子,而被用作凈水材料。
對在廢水處理過程中,PAC和PAM的投加量以及處理的效果進行了研究。
1實驗部分
1.1儀器與試劑
1.1.1儀器
酸式滴定管,恒溫水浴鍋,燒杯。
1.1.2試劑
PAC溶液(10%),PAM溶液(1%o),硫酸汞(化學純),硫酸銀(化學純),硫酸(p=1.84g/mL),硫酸銀一硫酸試劑,重鉻酸鉀標準溶液,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。
原水:初沉池廢水,二沉池廢水。
1.2實驗方法
(1)按照標準GB11914-89中的實驗步驟,先測定初沉池和二沉池的COD值,記錄2個原水水樣的色度。
(2)向6個燒杯中分別加入500mL原水,向2個1#燒杯中分別加入0.5mLPAC溶液和0.125mLPAM溶液,向2#燒杯中分別加入1mLPAC溶液和0.25mLPAM溶液,向3#燒杯中分別加入50mLPAC溶液和10mLPAM溶液。
(3)將溶液靜置30min,觀察沉淀情況,分別記錄6個燒杯的色度,并進行對比。然后測定加入PAC、PAM沉淀后的上清液的COD值。
2試驗結果與討論
2.1COD檢測結果
按照標準GB11914-89中COD的實驗步驟進行測定,檢測數(shù)據(jù)見表1。
由表1COD的檢測數(shù)據(jù),根據(jù)公式{[去除率=(原水COD-上清液COD)/原水COD]x100%],可計算出加入PAC和PAM沉淀后,對COD的去除效率。
加入不同量PAC和PAM沉淀后,得到的COD去除率的變化見表2。
2.2色度對比
2.2.1初沉池沉淀效果的對比
初沉池原水如圖1所示。
初沉池1#~3#沉淀結果如圖2~圖4所示。
由圖1~圖4對比可知,1#沉淀的效果相對較差,沉淀量較少,上清液較混濁。
3#沉淀的效果較好,沉淀量較多,上清液較清。
2.2.2二沉池沉淀效果的對比
二沉池原水如圖5所示。
二沉池1#~3#沉淀結果如圖6~圖8所示。
由圖5~圖8對比可知,3個二沉池的沉淀處理效果相差不大,反而液體較原水更加渾濁。
3結語
實驗結果表明:(1)向廢水中投加一定量的PAC、PAM可以有效去除懸浮物,但不是加入量越多越好。對于原水中COD含量和懸浮物較少的廢水來說,可以少投加PAC和PAM,甚至不投加。(2)投加少量的PAC、PAM,可以降低廢水中的COD含量,若加入過量PAC和PAM,反而會增加廢水中COD含量。所以,利用投加PAC、PAM來處理廢水,應根據(jù)實際廢水的濃度和水質(zhì)按照相應比例進行投加。